您当前的位置:

“问诊”文旅 献计献策——推动开封文旅强市建设专家座谈会综述

来源: 责任编辑: 发布时间:
打印

12月7日,开封市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开封市委市政府智库联盟召开推动开封文旅强市建设专家座谈会,来自高校和业界的专家聚集一堂、敞开心扉,对开封文旅现状“把脉问诊”,为文旅产业发展献计献策,提出了不少有参考价值的意见建议。参加活动的有: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委人才办主任陈培鸿,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王文凯,市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二级调研员任青山,河南大学文化旅游学院文化产业管理系主任、副教授刘涛,河南开封科技传媒学院教授李永文,黄河水利职业技术学院旅游学院副院长、副教授余楠,开封大学旅游学院副教授常卫锋,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旅游管理学院副教授王霞,开封市委党史和地方史志研究室副主任程慧超,开封日报社主任记者、原文旅部主任田宏杰以及来自市文广旅局、龙亭区、鼓楼区等单位的负责人。今日,本报将大家的主要观点进行综述,希望能够为行政决策部门,市、区文旅部门领导和业界人士提供参考。

产业分析 开封文旅业发展中的喜与忧

对于开封的文旅业发展,任青山认为,作为朝阳产业、低碳产业、富民产业、品质产业的文旅业,是国家倡导并鼓励发展的产业,发展前景无限广阔。当前,开封文旅业正处于乘势而上、大有作为、风生水起的发展期。在面临新机遇、新发展的同时,开封文旅业发展目前处于转型升级、赶超跨越的关键期。

王霞认为,近年来,开封坚持制造立市和文旅强市双轮驱动,借助开封文旅资源优势,打造以北宋文化为核心,黄河文化、红色文化等多元素融合发展的古城全域旅游新模式,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有许多方面有待完善提高。

田宏杰认为,开封市第十二次党代会上提出的“制造立市”“文旅强市”战略,与我市以往提出的“文化搭台”“旅游兴市”相比而言,更符合开封实际,也更加科学。

任青山认为,目前我市存在着文旅景区游客多、效益少,文旅品牌“有高原、无高峰”,文旅产业“星星多、月亮少”,文旅人才资源多、领军人物少,文旅部门干得多、社会层面知道得少等问题。尽快引进世界500强文旅类企业,积极培育若干骨干文旅企业,集聚文旅人才特别是文化领军人物,是形成城市形象品牌体系的关键。

发展原则 从景区消费到城市经营

田宏杰认为,要实现开封的经济腾飞,就要解放思想,将目光放远,设法实现从景区消费到城市经营的转变。要实现这个目标,首先应该确定城市主题定位。建议在专家学者对开封发展过程中在政治、经济、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存在的优势和劣势进行认真细致的综合分析、论证之后,确定开封这座城市的主题定位,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进一步发掘资源、创造条件,全力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从而提高城市品位,为打造“一都一城”创造条件。

任青山认为,要提高城市品位,为打造“一都一城”创造条件,就要在开封市区建设一个或多个能够彰显城市人文、景观、生态特色的休闲旅游地标,建设一个或多个休闲旅游综合体,实施城市商业综合体的休闲更新工程,打造便捷的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打造一批精品城市公园、商业主题公园、休闲街区广场、特色村镇。在文化旅游软硬件建设过程中,要注意追求个性、制造差异。开封不缺资源,缺的是“爆款”文旅产品和文旅创意。成都、景德镇、洛阳等地的颠覆性创意成果,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

实现路径 以资源开发促文旅产业发展

李永文认为,开封市的旅游发展要突出一个“宋”字、存留一个“古”字、用活一个“人”字、再现一个“水”字。具体而言,就是要进一步加强开封市的环境建设,利用国家级“宋都古城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政策优势,抓住国家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的机遇强力推动文旅产业的发展。

常卫锋认为,目前,开封的突出优势为旅游演艺和美食。随着旅游消费升级和个性化消费需求,“跟着演出去旅行”“跟着美食去旅行”成为时尚。开封要推动建设“中国旅游演艺之都”和“世界美食之都”。

王霞认为,黄河文化是开封城市历史发展变迁中影响深远的文化元素,借助黄河在开封段的历史变迁打造《黄河之礼》文化演艺节目、借助演艺故事情节提升开封特色文化形象势在必行。同时,积极构建数字化文旅展示区,对原有景点进行数字化提升。利用数字孪生技术,动态展示“黄河悬河”“城摞城”形成及“黄河改道”的过程,进行黄河研学产品的深度开发。

政策支持 为文旅项目运营提供便利

常卫锋认为,优化文旅环境非常重要。目前问题主要有外地投资商投资意愿不强、文旅企业获得感不强等。建议加强调研、收集问题,优化文旅营商环境,建立文旅企业与市政府定期会谈和意见收集机制,更好地服务文旅企业,帮助文旅企业做强做大。

王霞认为,面临重大机遇期,急需政府出台加快文旅融合发展的相关政策,不仅要认真执行上级有关文旅产业发展的政策,而且要出台关于加快文旅融合发展的决议及实施细则,依法发展并管理文旅产业,围绕土地、水电价格、税收、信贷、政府补贴、创业扶持等方面,制定一系列适合发展当地旅游业的各项优惠政策。

常卫锋认为,要加大招商力度。实现文旅强市,新项目、大项目是关键,是未来竞争力。建议有关领导带头抓好旅游招商;打破部门界限,商务旅游联动,所有招商活动要加入旅游项目招商内容。

常卫锋认为,注重引智、发挥智囊作用,推进校地合作非常重要。目前,驻汴高校有近15万名在校生,在文旅强市建设中,利用好大学生优质资源,在文旅新媒体营销、文创产品设计、文旅沉浸式体验等方面,可以让大学生们为开封文旅发展注入活力和新鲜血液。

红色资源 开封文旅发展的助推器

程慧超认为,开封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境内的革命遗址达132处。众多在开封活动过的共产党人,如李大钊、王若飞、王荷波、萧楚女,以及“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等都是开封发展文旅的资源。开封可以将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纳入开封市全域旅游、乡村振兴、城乡建设等规划,建立红色资源保护和利用项目库,创新研学项目,推动纵深发展。

王霞认为,刘青霞故居、刘少奇在开封陈列馆、焦裕禄纪念园、焦桐广场、梦里张庄等都是开封市的红色资源。对红色资源进行深度挖掘和整合,串联古城红色资源点,打造红色文旅研学旅游精品线路,围绕红色人物事迹开发红色主题IP类文创产品,制作红色微电影,扩充开封“红色文化+旅游”的产品矩阵,具有巨大的运作空间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数字化 文旅发展绕不过的门槛

余楠认为,数字经济时代,一些非传统的旅游资源吸引了大量“注意力资本”,并转换成“旅游流”,极大地拓展了旅游产业的内容和边界,旅游的流量经济应运而生,开封应将“注意力资本”映射到开封城市经济的各个方面,打造具备互动性、多样性、时代性,辨识度高、感染力强的传统文旅精品。

李永文认为,开封要尽快完善数字化平台建设和数字化平台组织发展,通过旅游数字化平台建设以及数字化平台组织发展,把单要素差异的旅游产品提升为全要素差异的旅游产品。

任青山认为,在经营城市过程中,智慧赋能、提升服务至关重要。智慧旅游的便捷化、人性化、智能化,是全域旅游的必然要求,开封要以游客互动体验为核心,以系统整合旅游信息化平台和信息资源为手段,全面加快智慧旅游建设。要完善信息网络基础。加快推进景区景点、宾馆饭店、旅游大巴等重点区域设施宽带、无线网络等建设。完善信息查询、电子商务、微博微信、电子导航、虚拟旅游等功能。要加强智慧管理服务。依托旅游大数据平台,开发电子政务、游客流量监测、旅游安全监管、导游服务等系统。要建立以手机查找、预订和支付为重点的“一键知开封、一机游开封”智慧旅游服务体系,推广旅游在线购物、租车、订餐、订票、订房等服务模式。

联手打造 促“两宋”产业发展进入新境界

刘涛认为,开封和杭州分别作为北宋和南宋的都城,历史文化一脉相承,人文精神同根同源。汴杭携手培育“和美宋韵”文化品牌,打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金名片,对于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具有重要意义。他认为,杭州在实施“宋韵文化传世工程”的过程中,挖掘、传承和发扬宋韵文化,丰富市民阶层生活,在打造城市新名片方面,有许多经验做法值得我们学习。

刘涛建议,汴杭两地可以积极争取河南省政府、浙江省政府支持,共同签署宋韵文化旅游交流推广合作框架协议,在与宋文化有关的对外宣传推广活动和交流合作活动中,应该采用统一的“和美宋韵”品牌,并统筹推进相关商标、字号、专利、著作权等的保护工作,共同推动扩大宋韵文化旅游精品供给。(记者 田宏杰 通讯员 梅馨宁)

相关文件:

    【下载DOC】 【关闭窗口】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相关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