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你们公司,有‘五险一金’吗?”“这个岗位的职责是啥?”12月9日,由市人社局、杞县人民政府主办的2023年杞县“万人助万企”重点企业用工专场招聘活动在杞县文化广场举行。当天,涉及家电、销售、餐饮、化工、教育等领域的64家企业参加招聘活动,为求职者提供各类就业岗位2000多个;有3000多名求职者进场求职,700多人与企业达成就业意向。这仅是今年我市开展“三包三联”活动、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工作的一个缩影。
就业是民生之本。今年以来,市人社局坚决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稳经济、稳就业决策部署,千方百计稳定就业、扩大就业,创新开展“三包三联”活动,即市人社局领导班子包县区,联系县区特色产业链;市人社局相关科室分包2023年市级重点企业,联系省人社厅相关处室;各县区人社局分包本辖区重点企业,联系涉及用工保障的相关部门(机构),确保包到产业链、包到企业、责任到人。目前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持续向好。前11个月,我市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44万人,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1.95%。
为企业送政策、送资金、送服务
今年以来,市人社部门不断健全完善就业创业工作机制,推动全市上下形成同心共向、同频共振、一体推进就业工作的良好局面。推动落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春节期间稳岗稳产奖补政策,为符合条件的142家企业发放奖补资金490.1万元。全面开展人社系统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和治欠保支“三包三联”活动,实施重点企业24小时用工调度保障制度。目前,我市各级人社包联干部已主动上门为600多家企业送政策、送资金、送服务,协助企业招工5700余人次。
服务到门口 岗位送到家
今年以来,市人社部门持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的就业工作。
我市积极开展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创业专项行动和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等系列活动,全面落实“1131”实名服务,累计完成2023届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实名登记12067人,开展动态跟踪服务28269人次,高校毕业生就业率97.86%;加大就业见习力度,开发就业见习岗位7869个;加大困难毕业生就业创业支持力度,为全市7296名困难毕业生发放求职创业补贴1459.2万元。我市由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成绩突出,近日在全省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了唯一典型发言。
针对农村转移劳动力,我市积极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服务到门口、岗位送到家”用工服务行动,为脱贫和易致贫人口提供咨询和就业服务。针对困难群体,开展“就业援助月”、就业援助“暖心活动”等专项帮扶活动,通过支持企业吸纳困难人员就业、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等举措,已帮扶1.6万失业人员再就业,4400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
激发创业就业新热潮
我市人社部门充分发挥创业培训、创业担保贷款、创业孵化和创业服务“四位 一体”创业体系作用,积极搭建培训、资金、服务等平台,激发创业活力,取得良好的社会效应,激发了创业就业新热潮。
截至目前,全市新增发放创业担保贷款7.58亿元,直接扶持4139人自主创业,带动和吸纳就业8765人。成立开封市创业培训教研组,由国家级培训师任教研组组长,18名优秀讲师为组员,在进一步推动创业培训和创业服务工作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今年以来,全市已累计开展创业培训1.43万人次,完成省下目标任务的100.13%,进一步提高了劳动者创业能力。我市成功举办2023年“创业开封”创业大赛暨第七届“豫创天下”创业创新大赛和“凤归中原”豫商豫才返乡入乡创业大赛开封市选拔赛,选拔优秀项目36个,发放奖补资金102万元。
争创全国公共就业服务示范城市
2023年,我市以争创全国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示范城市为抓手,全面实施就业服务质量提升工程,打造升级版“15分钟就业服务圈”,依托基层平台,建立并完善网格化社区就业服务,促进社区居民实现社区内可持续就业、城镇范围内灵活就业。
截至目前,我市已成功创建国家级充分就业社区4个、省级充分就业社区121个。完善服务网络,全面推广应用河南省“互联网+就业创业”信息系统,打通市、县、乡、村四级网络体系,实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全天候线上线下无障碍享受公共就业创业服务。组织开展了“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月”“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等招聘活动,搭建精准对接平台,协助企业招工用工。打造开封“天天聘”特色招聘品牌,建成59个零工市场(驿站),促进灵活就业。今年以来,全市累计开展各类线上线下各类招聘活动400余场次,其中开展用工对接130场,帮助3157家(次)企业发布岗位12万余个,吸引6.6万余名求职者求职应聘,初步达成就业意向1.8万人。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新闻直播间》,《中国劳动保障报》等主流媒体对我市“春风行动”等系列招聘活动进行了宣传报道。(记者 王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