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切实做好本轮强降雨过程防范应对,开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始终锚定“防巨灾、防大灾”的核心目标,严守“不亡人”防汛金标准,全链条狠抓雨前准备、雨中处置、雨后保障各环节工作,全力以赴筑牢汛期安全防线,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精密部署,全方位筑牢防范应对基础。示范区第一时间组织召开雨情、汛情会商研判会,精准分析灾害形势,于9月10日19:00迅速启动防汛四级应急响应,安排部署防范应对任务。针对城区28个易涝小区、8座桥涵、24座深基坑等关键风险点,明确专人专班负责,确保责任闭环落实;同步配齐配强应急力量与物资,落实区、乡(场)办、社区(村)三级应急救援队伍1675人24小时待命备勤,储备取土点45处,以及发电机及照明设备380套、水域救援装备 2376件(套)、救援船只30艘、排涝设备143台(套),各类救灾物资超14万件,所有物资均完成启用前准备,确保突发险情时能第一时间调配到位、高效抢险。
健全机制,构建三级临灾预警叫应体系。为确保预警信息高效传递,示范区整合常规手机、对讲机、卫星电话等应急通讯设备,构建全天候“叫应—联动”畅通渠道;建立区、乡(场)街道、社区(村)三级应急处置联络台账,实现预警信息直达基层最小单元。同时,制定县级领导职责明白卡及各社区(村)《防汛应急响应手册》,明确接到预警后的具体处置流程与责任分工,确保三级应急联动快速响应、高效处置。
前置力量,强化一线巡查与风险管控。为提前化解积水隐患,示范区在城区主次干道、易积水点位提前开启窨井盖39处,同步放置安全警示牌500套,预置抢险人员200人;在重点积水区域架设移动抽排设备9处、共10台,提升应急排涝能力。针对防汛关键设施,安排40名专人负责全区20座泵站运维,确保供电稳定、随时可启动,29座一体化水泵及时开启运行。同时,从严落实风险管控措施,督促相关单位关闭地下人防工程132个、清空125个,关闭地下商场14处;统筹做好人员安全防护,辖区210家艺术类培训机构、所有中小学全面停课,15家企业暂停生产。此外,提前部署警力加强巡逻管控,对主干道、低洼路段、涵洞出入口等易积水区域加密巡逻频次,根据积水情况及时关闭交通信号灯电源,做好交通引导与临时管制,必要时实施封控;派出4个专项工作组,对全区桥涵、深基坑、道路积水点、易涝小区等重点部位开展全方位巡查督导,推动各项防汛举措落地落细。
预警联动,全力推进重点群体避险转移。示范区密切跟踪天气变化趋势,持续加强雨情、水情动态监测与会商研判,及时发布预警应急提醒,结合防汛预案及实时雨情动态启动应急响应,开展防范部署与抢险救援。聚焦独居老人、留守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前置救援力量、摸清转移底数,逐一明确“敲门负责人、迁移负责人、安置负责人”,通过加密巡查走访频次,确保风险早发现、早预警、早转移。截至目前,已转移安置群众22户45人,设置避险安置点97处,全面满足灾害情况下受灾群众的临时安置需求。
严阵以待,做好值班值守与信息报送。严格执行县级领导24小时带班值班制度,实时关注雨情、汛情变化,适时对各单位防汛工作进行调度,做到险情“早发现、早巡查、早处置”。加强险情、灾情信息的收集、核实与整理,保持与市防办信息实时畅通,按要求及时汇总上报汛情、灾情及应对处置情况,确保遇到突发灾情、险情时能快速反应、高效处置,最大限度降低灾害影响。(供稿单位:示范区应急管理局;通讯员:邓园、丁富超)